文明单位管理系统
武昌文明网

江流贤胜 大成武昌
当前位置:   首页  > >  创建活动  >  活动动态

下真功推进三微改造 出实招提升居民归属感

2019-12-30 来源:武昌区委文明办 作者:中华路街

中华路街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规划

户部巷墙壁绘上了美妙图景,引路人驻足观赏

三微改造后的都府堤社区整洁干净

都府堤社区开建社区百草园

  走进中华路街西城壕社区新华村片,一条灰砖文化长廊散发出老武昌古香古色的韵味。一块刻有“新华村”三个字的石雕,给居民回家亲切的感觉。一座小朋友看爷爷下棋的铜像,营造着其乐融融的睦邻氛围。新华村小区结合社区睦邻服务特色,改造装饰老旧街巷,提升老旧小区宜居环境,带给居民浓浓的归属感。

  这是中华路街三微改造的一个缩影。今年以来,中华路街下真功惠民生,稳步推进老旧社区三微改造,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,切实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,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获得辖区居民交口称赞。

  提升环境——精细规划焕新老城高颜值

  位于武昌古城腹地、武汉核心的中华路街,辖有都府堤、户部巷、楚材、西城壕4个老旧社区。经过近两年规划、设计、招标等程序,三微改造在全辖区分步骤展开。其中,都府堤社区微规划和微改造项目先行先试,今年8月正式进场施工。

  与大拆大建比起来,老旧社区微改造是在“螺狮壳里做道场”,努力改善社区环境和面貌。即使是在微小空间里做文章,街道也精细规划,请来武汉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团队,在社区全覆盖摸底调查5次,实地走访近200户,搜集到道路破损、管网维修等问题60多个,并让居民自己当规划师提需求、谈建议、设计家园,前后听证10余场次,制定了《都府堤社区微规划》。

  按照规划,都府堤微改造涵盖雄楚楼、青石桥、农垦宿舍、状元楼、北城角5个老旧片区。改造内容包括四大项:一是治理下水管网、路面破损等基础设施,改善居民出行条件;二是合理安排停车位、加装充电桩等民生设施,方便有车族;三是对口袋花园提档升级,美化围墙,为居民创造舒适怡人的家园环境;四是文化提升,再现街区地理历史原貌,彰显红色文化特色。

  都府堤堪称武汉第一红色社区,中共五大会址、农民运动讲习所、毛泽东旧居、陈潭秋烈士纪念馆、武昌廉政文化公园和中共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,都汇聚在不足500平方米的都府堤北,具有天然的红色文化基因。

  都府堤历史百年之久,老居民在这里住了好几代人,见证沧桑变化。他们贡献出家里的老物件、老照片、传统手工艺品,收藏进社区博物馆。30多位年长原住民还口述社区历史和故事,由规划设计团队对百年都府堤进行还原,设置在社区博物馆里,留存社区记忆。

  位于红巷38号的社区博物馆,两侧空间原本是两块封闭的绿地,过去护养情况不好,居民也无法使用。微规划将依托原有绿化,植入游园路径和休闲设施,一侧改造成居民小舞台,另一侧改造成公共花园,由居民养花护绿,定期举办活动。

  都府堤社区三微改造是今年中华路街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项目,预计2020年2月底前完成所有改造,社区居民充满期待。

  传承文化——艺术图景让户部巷破旧墙壁“枯木逢春”

  “户部巷好有风情啊,不仅特色小吃多,大饱口福,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墙画,眼睛也得到了享受。”来自南京的游客陈小姐一边自拍,一边赞叹。今年军运会期间,她来武汉观看比赛,顺道前往户部巷寻找美食,没想到意外发现了曲径通幽的户部巷风情墙绘。

  户部巷多为低矮老旧房屋,发展空间受限。在三微改造中,中华路街请来湖北美院绘画能手,以户部巷居民院落连通道建筑物外立面为画布,绘上一幅幅美妙生动图景,通过装饰美化老巷子老房子的方式,让旧街展新颜,既愉悦了居民生活,又为户部巷旅游增添了新亮点。

  只见居民窗台下,画了一盆荷花和一个鱼池,一对父子坐在窗边悠闲钓鱼。楼梯旁,画着老武汉码头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,仿佛正背着一袋重物爬楼梯。水池上,画了5条腊鱼,2只猫趴在水池边望鱼兴叹。顺着直立的水管,画了一棵树,几个孩子在树下捉知了……

  这些墙画因地制宜,结合建筑外立面的现状发挥艺术想象,与墙面元素融为一体,丰富的画面内容既有豆皮、面窝、热干面,饱含烟火气的老武汉生活图景,又有长江大桥、武汉大学等武汉地标建筑,以及军运会吉祥物、其他生活创意场景等,既温暖了过往市民的心,又勾起外地游客的好奇心,吸引大家纷纷驻足拍照,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  居民的家也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,外墙全面翻新,防盗网、灭火设备更新,空调外机整齐安放,绿植统一摆放,院落大变样。居民从三微改造中受益,开始自发维护新环境,见到乱丢乱放的现象便主动制止。

  撬动民力——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

  2018年成功创建宜居社区的楚材社区,今年又展开一系列改造,继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。小区15栋附近的空地曾是早点摊仓库,排放卤菜尾料,气味难闻,门口随意停放自行车、电动车,杂乱无章。经过多次宣传和听证、收集居民意见后,社区将早点摊排气道连入地下,解决气味扰民的问题,同时移走乱停车辆,将空地改造成休闲亭,设置桌椅和宣传栏,供居民休闲娱乐。

  “老旧小区三微改造,就是要实现社区微规划、微改造、微治理三者间的内生循环发展,践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,让居民生活幸福。”中华路街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改造前,改不改、改什么、怎么改,充分尊重居民意愿,公示改造方案,确保改造内容切合居民需求。改造中,推动建立业主委员会,完善日常议事平台和机制。改造后,将居民满意度作为验收标准之一,指导居民自主维护管养。

  在中华路35号和北城角54号有一堵封闭围墙,规划时本想拆除,但居民提出,隔离功能要保留。经过实地踏勘,反复论证,决定把生硬、单一的围墙改造成集绿化、文化、休闲为一体的通透式围墙,既尊重民意保留了隔离功能,又增加了公共文化空间。

  在规划统领下,街道探索出社区营造、文化营造、院落营造、公共空间营造的微改造路径。提升环境的同时,也力求改变人,撬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;挖掘不同院落的特色,打造老年人友好院落,好家风好家教的状元楼院落,养花爱绿、邻里友爱的宜居美邻院落;将文化植入公共空间,熏陶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
  老旧社区在三微改造中渐渐新生:年久失修的墙面刷新装扮,坑洼不平的路面翻新铺黑,多年的排水管网痛点彻底解决,车辆乱停乱放的顽疾得到整治……未来,街道还将进一步提升微改造的个性和品位,结合武昌古城片区“老房老院子、小街小巷子、沿街都是小故事”的特点,做好古城文化挖掘工作,创新“景区+社区+街区”发展模式,让老街续写文化,让文化进入生活,让生活成为风景。

鄂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